“大老虎”葛柏當年貪污案的賬本。">
  “大老虎”葛柏當年貪污案的賬本。
  香港廉政公署開放日當日向市民銷售的紀念品咖啡杯,由於“飲咖啡”被引申為被廉政公署調查的意思,所以當日印有廉政公署的咖啡杯特別受歡迎。">
  香港廉政公署開放日當日向市民銷售的紀念品咖啡杯,由於“飲咖啡”被引申為被廉政公署調查的意思,所以當日印有廉政公署的咖啡杯特別受歡迎。
  獨特三角設計的桌子,嫌疑人、其律師代表及兩位廉署職員,將按固定座位而坐。">
  獨特三角設計的桌子,嫌疑人、其律師代表及兩位廉署職員,將按固定座位而坐。
  調查會面的錄像帶分為三盒。">
  調查會面的錄像帶分為三盒。
  採用單面玻璃,證人能看到嫌犯而嫌犯看不到證人。">
  採用單面玻璃,證人能看到嫌犯而嫌犯看不到證人。
  被譽為“善良之槍”的槍械,時至今日從未開過。">
  被譽為“善良之槍”的槍械,時至今日從未開過。
  廉政公署40年之辦案揭秘
  香港廉署1974年成立以來,常被一般香港市民稱作“雪糕佬”。有人說是雪糕的英文Icecream,與ICAC(香港廉署英文縮寫)發音相近,在英語不普及年代成為市民對廉署的代號稱謂。而另一傳說版本,是從當年不少被帶往廉署調查的人都說問話室冷氣很冷,都快被凍成雪糕的感覺而來。對此,廉署前總調查主任查錫我笑著回應:“其實可能是有人做錯事心寒,所以覺得問話室很冷。”
  在廉署成立40周年之際,我們走進廉署總部大廈,喝一杯馳名中外的廉署咖啡,探訪神秘的槍火庫、人性化的會面室。這些“閃光點”,雖稱不上廉署成功的“基石”,卻足以折射廉署一直堅持的理念精髓。
  物證
  “大老虎”收賄賬本
  在香港北角的維港海旁,在平日嬉鬧繁華的香港街頭,矗立著一幢以高透光度玻璃幕作為外牆的大廈。這幢樓高25層的建築,是2007年才正式落成啟用的香港廉政公署總部大廈。它是“透明”的,也是神秘的、強大的。
  如今步入廉署大樓2樓的展覽廳,一眼就能看到門口右側擺放著一個大型屏風“報喜圖”。這是前任廉政公署專員湯顯明2007年在任時,由內地最高人民檢察院贈送的巨型錦繡屏風。
  梳理香港廉署多年反腐成果,可謂戰功顯赫。比如在1976年的油麻地果欄案中,逾260名在職或前任公務員涉嫌收受賄賂,廉署一度扣查87名涉嫌受賄警務人員,這是廉署成立以來同時間扣留人數最多的一次。最終,24名在職或前任警務人員及兩名海關人員被控串謀妨礙司法公正,其中有18名執法人員罪名成立,分別被判入獄1年零7個月至5年不等。
  廉署調查的案件中,有幾宗堪稱“馬拉松”式調查。如佳寧集團牽涉多宗刑事案件,案情複雜,廉署從1983年調查,至2000年所有司法程序完成,全案歷時17年;該案保釋金達5000萬元港幣及人事保釋200萬元港幣,保持廉署最高保釋金紀錄;該案也是政府訴訟最龐大的案件,訟費竟達2 .1億元港幣。為了調查這宗涉嫌貪污及詐騙案,廉署成立了一個專責調查小組,最高峰時曾有48名調查員參與。
  香港廉署成立後打的第一隻“老虎”,其罪證還一直存放在執行處的檔案室內,見證廉署數十年風雲。上世紀七十年代,香港總警司葛柏的巨貪案轟動全港。在葛柏被通知接受調查的當日,調查人員在他家中和車上搜出三本私人賬本。如今,我們仍可在賬本內清晰看到葛柏當年受賄的細節。三本賬本上,葛柏均用打字機將所有黃、賭、毒的文件口地址及地圖打印出來,再以橙色筆標明每檔收賄的日期、金額等細節。比如1971年在於謝斐道一賭檔單日賄賂款項達1 .4萬元港幣,葛柏本人在每項賄款的旁邊還有文字附註,如checked(查看過)、m oved to(已搬往)、closeddow n(關閉)等,可謂細緻入微。
  走進廉署總部大樓,諸多案件留下來的物證,是價值頗高的“教育讀本”。
  廉署咖啡
  40年來價格漲十倍
  香港廉政公署成立至今40年來,眾多香港政界、商界、娛樂界名人都曾被帶到過這裡。每當一輛執法車呼嘯而至,受調查人員被護衛下車之時,媒體的長槍短炮會紛紛對準他們,直到其消失在那幢神秘的樓宇內。但根據香港《防止賄賂條例》,除特殊情況以外,在未逮捕受調查人士前,廉署不能夠隨意披露受調查人士的身份及調查細節。
  在廉署成立之初,香港公眾對該署投訴制度還沒有很強信心,結果七成投訴均為匿名。於是廉署提出“廉署保密,密密實實”的口號,並建立一整套保密措施。時至今日,匿名投訴的比例已降至約三成。而“密密實實”,也成為香港廉署的標簽之一。
  廉政公署到底有多神秘?40年來,根據廉政公署的資料記載,僅有7次開放可讓登記過的公眾和媒體進入大樓內參觀部分設施,除此之外,這幢大樓猶如與世隔絕的另一片天地,只可遠觀,以致就連一杯廉署咖啡也早已聲名在外,讓外界充滿了無盡的好奇和聯想。在今年的香港廉署公眾開放日上,幾乎每位到場參觀的公眾,都會到員工食堂點上一杯咖啡一探究竟。
  其實,喝廉署的咖啡,並不是讓人興奮的一件事,這是一杯讓貪腐分子聞之色變的飲料。因為在廉署喝咖啡,意味著你要接受廉署的調查或協助調查。這種電影《金錢帝國》中描述的有貓尿味的廉署咖啡盛行於何時?為什麼“喝咖啡”會變成接受廉署調查的代名詞呢?
  原來,廉政公署剛成立時,直接從英國引進一批資深警務人員,由於文化關係,他們在邀請證人或可能被檢控人進行調查前,都會問調查對象會否想喝杯咖啡或茶。而一般人多會要咖啡以提神。而在廉署成立初期,香港警隊腐敗嚴重,眾多涉嫌貪污被調查的都是警隊人員。從廉署出來後,警察們都不願對別人說自己被調查了,於是便向外聲稱,自己只是去廉署喝了杯咖啡。久而久之,“喝廉署咖啡”就變成了被廉署調查的代稱。
  廉署前總調查主任查錫我回憶說,上世紀70年代廉署茶房的咖啡僅為1.1元港幣一杯,而調查主任多用部門發出的約700港元特別津貼,請被調查對象喝咖啡。但在40年後的今天,位於廉署大樓9樓職員餐廳里的一杯咖啡要9元港幣,冰的則需要再貴2元,價格已是當年的十倍。且現在為咖啡埋單的也不再是廉署部門,通常情況下,是由調查員自掏腰包“請客”。廉署總調查主任沈家輝說,現在調查員與疑犯或證人會面時,除非對方要求,否則咖啡不會自動奉上。
  三角桌
  嫌犯、律師、廉署分邊坐
  “你現在有權不回答,但你說的都可能成為呈堂證供。”喜歡看港片的讀者,相信對這句話耳熟能詳。香港廉署大樓里,有許多面積不大但設備齊全的會面室,許多法庭上的呈堂證供就來自這裡。
  在廉署大樓里,共有28間會面室,所有廉署調查人員與疑犯展開問詢都必須在這裡完成。南都記者在現場看到,每間會面室的正中央都設有一張獨特三角設計形狀的桌子,嫌疑人、其律師代表及兩位廉署職員,將按固定座位而坐。據瞭解,最早的時候這些桌子都是三角形的,後來由於桌角尖銳不方便出入,近年才換成瞭如今這般形狀,這樣恰好也方便安排嫌疑人以及其律師代表的座位。據介紹,這獨特三角桌設計也使嫌疑人在會面過程中減少對峙感覺。
  除此之外,在北角新的廉署總部大樓內的28個錄像會面室均有隔音功能,同時,每間會面室內都有一塊電子顯示器,上面標有實時日期、時間及溫度。沈家輝說,由於過去曾有疑犯聲稱由於會面室溫度太低、又或審問日夜顛倒超過48小時(根據《廉政公署條例》,廉署可將被捕人士扣留最多48小時)使被調查者神志不清,遭受變相逼供,後來每間會面室里都設有這樣的一個顯示屏。而室溫及時間均由中央統一控制,每間會面室都一樣,以此保障被會見者的人權及確保整個錄像會見過程的公平公正。
  會面錄像
  存檔、作證及給本人
  昔日電影中,廉署人員在盤問疑犯時,那些燈光昏暗、又陰又冷、被嚴刑拷問的場面如今早不在了。作為香港第一個使用錄像會見的執法機構,廉政公署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就在會面室里採用錄像系統,一般會面都會錄像。每個會見室的牆上都裝有兩個攝錄鏡頭,一個只拍攝到被調查者和他的律師,另一個攝像頭則用於攝錄整個會面室內的情況,在攝像頭對面的牆角還掛有一面凸面鏡(俗稱魚眼鏡),讓會面室任何一個角落都一覽無遺。
  但如果被調查者不願意接受錄像,廉署也會尊重其意願。“比如有些涉嫌人士不喜歡上鏡,不喜歡在錄像的情況下會面,他喜歡用書寫的方式做記錄,我們也會以其意願為原則。”廉署工作人員介紹,如果對方不願意被錄像,廉政公署不可以強迫。
  在每一次廉署人員和被接見者會面時,會面室內三個分別標有黃、紅、綠三種顏色的錄像機會同時啟動,錄製一式三份的D V D.廉政公署總調查主任沈家輝介紹稱,綠色D V D將留廉署存檔;被業內人士稱之為“主帶”的黃色D V D,則在被接見人士簽名確認後,由廉署調查人員將之封存於扣留中心,日後用作呈堂證物;最後,被會面人士也將得到一份只拍攝自己(及律師)錄像記錄的紅色D V D.
  認人室
  單向鏡面看嫌犯配“戲子”
  在香港廉署調查案件過程中,除了案件本身的細節外,還有一類人的權利和隱私需要高度保密,那就是證人。
  證人站在房間的一側,通過單面反光鏡指認出與案件有關的嫌疑人,而在房間另一側數個“嫌疑犯”站成一排,就像照鏡一樣,只看到自己而絕不會看到證人的樣貌……這個在許多港產電影中出現的場面,就是“列隊認人”的環節。
  如今在各執法機構廣泛採用的這種單面反光鏡的玻璃認人室,其實是香港廉政公署最早在1987年引入的。而且,經過40年經驗積累和改進,香港廉署的認人環節已有了嚴謹的程序,以保障證人的人身安全。
  曾在場監督過無數次認人程序的廉署總調查主任、國際及內地聯絡組江炎坤告訴南都記者,每一次的認人程序都須由一個沒有參與調查該宗案件的總調查主任主持,並由香港太平紳士或嫌疑人的代表律師在場監督,以確保公正,且整個過程會被拍攝下來,作為呈堂證供。
  江炎坤指著認人室地上標有1-9號的牌子告訴南都記者,“在這9個號碼牌後,會站1名疑犯以及8名與疑犯身高、外貌相似的‘戲子’。”
  “戲子”從何而來?原來廉署會根據嫌疑人的不同外貌特征,提前向一些演員公司提出所需臨時演員的要求,努力做到“戲子”與疑犯外形相似。而證人指認當日,嫌疑人可隨意選擇其中一個位置站立,也可自行挑選“戲子”,並安排他們站立的位置。同時,他也有權要求其律師在場監察。
  江炎坤還介紹,如果證人是在某種特定情況下與嫌疑犯碰面的,為了更準確地指認,證人需在認人程序開始前提出要求,讓疑犯和戲子配合做出特定動作,比如走路、轉身,甚至開口說話(認人室不隔音),但江炎坤強調,“證人的要求,疑犯也可以拒絕。如果證人無法在這種情況下指認疑犯,那麼廉署則需要通過其它調查方法確認疑犯身份。”
  槍火庫
  “善良的槍”從未開過
  在香港廉署總部大樓里,還有一個鮮為人知的地方,那就是廉署自己的“槍火庫”。廉政公署執行處是香港5支獲得授權擁有及使用槍械的紀律部隊之一,但在廉署工作了30多年的配槍人員盧警官向南都記者透露,並不是所有的廉署工作人員都能夠配槍,只有在執行處,且通過了專業心理評估及長期訓練後,得到特別授權的調查人員,才可以執行配槍任務。
  目前在廉署執行處900多人中,僅有約10%,不到100人屬配槍人員。按照廉署開槍指引,必須是個人或公眾安全受到嚴重損害或威脅時才能開槍。盧警官說,雖然廉署拘捕的對象主要是白領階層,需要開槍的情況較少,但如果行動涉及毒品、賣淫或黑社會等危險性較高的任務,便會需要配槍行動。
  隨著時間的推移,40年來廉署人員所使用的槍械也有所演變。在上世紀70年代成立之初,使用經典美國製造史密斯威森軍警十型左輪手槍,直至90年代初,開始轉用史密斯威森軍警十三型左輪手槍,而從20 0 5年起則開始使用由奧地利製作的Glock19半自動手槍及訓練用的Glock19T.
  配槍不但為了更好地保障扣留拘捕任務的順利進行,同時也保護著廉署人員的人身安全。只是,讓人們意想不到的是,雖然廉署每年有不少需要配槍的行動,但40年來,廉政公署的槍一直被譽為“善良的槍”,時至今日從未開過。
  除了槍械,廉署配槍人員也會使用一些如手銬、伸縮棍、胡椒噴劑等制服工具,執行處的廉署人員甚至也會使用一些爆破工具,例如撞擊力達1.9萬磅的撞擊錘,甚至充電式多用途的破門裝置等。
  記者手記
  反貪靠主動出擊更要靠大眾力量
  在影視作品才得以見識的香港廉政公署,這幾天不再“密密實實”,一連兩個周末開放給登記過的公眾參觀。趁採訪之際,我也有幸近距離瞭解了一下神秘的廉政公署。
  來到廉署不得不做的,便是要親自品嘗一下傳說中大名鼎鼎的廉署咖啡了。至於味道如何?我想,或許正如原廉政專員、如今正因涉嫌貪腐被調查的湯顯明所說,“咖啡都是普通的咖啡,但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回望廉署成立這40年,在港人心目中,廉政公署已經深入香港的血液之中,捍衛著香港的核心價值,甚至可以說,在某種程度上,沒有廉政公署,就沒有今天的香港,廉署已成為了香港至關重要的D N A.香港市民對廉政公署的滿意度一直領跑其他政府部門,一方面歸功於廉署打擊貪腐高效的工作;另一方面,也離不開廉署一直以來對公眾舉報貪污的尊重和重視。
  任何一個政府機構的能力都是有限的,特別對於貪腐這樣隱蔽性較高的現象,打擊和揭露工作便更是難上加難,廉政公署正因為深刻明白到這一點,除了主動出擊調查之外,也將大眾的力量納入進來。作為廉署的三個重要部門之一的“社區關係處”,就專職負責教育公眾認識貪污的禍害,並爭取公眾支持肅貪倡廉的工作。正如多年來多個廉署的宣傳片所引導的那樣“舉報貪腐,你我有責”,也正因如此,香港社會也才真正能做到對貪腐“零容忍”。
  採訪當天,正當要轉身離開這幢神秘大樓之際,回眸看到了廉署大堂中正在播放廉署最新的廣告:很多小嬰兒躺在潔白的搖籃中,有的微笑、有的哭鬧、有的踢腳、有的舔唇……“他們未來如何發展沒有人知道,但惟有一個廉潔的社會,才能給他們一個公平的機會,為下一代共建廉潔的將來。”突然感悟,這也或許正體現了廉署多年來的宣傳廣告細微變化的原因所在:從“香港,勝在有IC AC”變成如今的“香港,一直勝在有你和IC AC”。
  統籌:南都記者莊樹雄
  採寫:南都記者 何薇
  攝影:南都記者 霍健斌  (原標題:看!廉署辦案用了這些手段)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j23gjte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