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尚為化療副作用音視頻播放器
  央廣網北京12月30日消息 據中國之聲《新聞晚高峰》報道,今年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套節目以“中國之聲”的呼號向全國播出的第十年。十年來,作為國家電臺的首席頻率,我們把自己當作一個平臺,一個政府和百姓都能在這裡發聲、討論、交流的平臺;十年來,作為一個新聞頻率,我們做洗碗機真實的新聞,做有思想的新聞,做有溫度的新聞,做歷史的記錄者和思考者。
  所以今天的每個整點,我們都選擇了一件十年來和你一起見證過的新聞事件,也是中國之聲當時有影響力的報道,來重溫一些瞬間,透吳哥窟露一些幕後,評論一下影響,既是紀念我們一起相依相伴、共同成長的十年,也是表達你我始終如一的心聲:心懷美好,相信進步。
  本時段聚室內裝潢焦:神舟六號飛船再探蒼穹。
  繼神舟五號飛船後,2005年神舟六號飛船搭載燒烤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進入太空,進行了我國首次“多人多天”太空飛行。
  為了記錄這樣一個重要的歷史時刻,中國之聲在2005年10月12號到10月17號,推出大型直播節目《再探蒼穹鑄輝煌》,連續6天關註神六飛天。從10月12號上午9點14分,航天員費俊龍在太空飛船艙內發回的第一次報告“感覺良好!”,到10月17號兩名航天員圓滿完成飛行任務,我們中國之聲的記者都堅守在第一現場。下麵我們就通過一段音頻,感受一下當年6天里的精彩直播瞬間:
  聽眾朋友,我是記者孫崇鋒。現在是北京時間2005年10月12號凌晨五點二十分,我現在所在的位置是酒泉衛星發射中心航天員公寓的問天閣會議室,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在這裡會見了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成員梯隊的六名航天員。
  溫總理:今天,你們將帶著新的科研任務,遨游太空,祖國和人民期待著你們勝利歸來!
  現在是北京時間五點三十七分,身穿乳白色航天服的航天員費俊龍、聶海勝已經從問天閣航天員的專用通道微笑著走了出來,航天員費俊龍莊嚴地向神州六號載人航天飛行總指揮陳炳德報告。
  費俊龍:總指揮長同志,我們奉命執行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任務,準備完畢,請指示!
  陳炳德:出發!
  費、聶:是!(加油。。掌聲。。。。)
  聽眾朋友,我現在是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的載人航天發射場。
  倒計時:5、4、3、2、1,點火,起飛!
  畫外音解說:大地在劇烈的震動,火箭巨大的轟鳴聲好像要把天空撕裂了!它向世界宣佈:神舟六號載人飛船,發射了!
  聽眾朋友我是記者陳欣,我在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為您報道。現在的時間是15號下午四點二十八分,我看到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來到了指揮大廳。他將通過天地通訊系統,和神舟六號載人飛船上的航天員通話。
  胡主席:費俊龍同志、聶海勝同志,你們辛苦啦!你們現在的身體狀況和工作情況怎麼樣啊?
  航天員:報告總書記,神舟六號飛行正常,我們的身體感覺很好!
  各位聽眾我是中央台記者王亮,現在是北京時間的十月十七號凌晨三點四十分,我是在內蒙古中部阿木古朗草原神舟六號飛船的主著陸場為您做現場報道。
  五點零七分,艙門現在打開了!現在第一名航天員已經出艙了!第一個出艙的航天員是費俊龍!他的身體狀況良好,他現在是自主出艙。第二名航天員聶海勝出艙!
  王亮:費俊龍你好!我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的記者。你現在給關心你的全國人民講幾句話好麽?
  費俊龍:感謝全國人民的支持!謝謝!
  王亮:聶海勝你好!你現在感覺怎麼樣?經過五天的太空飛行你最突出的感受是什麼?
  聶海勝:感受有全國人民大力支持!支持我們!
  王亮:回到北京之後你打算第一件事做什麼?
  聶海勝:以後再說。
  王亮:祝你們順利回到北京!
  當年參與報道的記者王亮此時就在我們直播間里,王亮,當年的神六直播,應該是中央台首次直播“多人多天”載人航天任務吧?
  王亮:還不僅僅是中央台首次直播“多人多天”的載人航天,載人航天從神一到神十,現在已經走過很多年了,神六那一次是第一次允許新聞媒體直播報道載人航天任務。直播的媒體是中央電視臺和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神五的時候是第一次載人,但是那個時候沒有直播。從不允許直播到允許直播到直播的尺度到神七神八神九逐漸的放開,也體現了我們國家對載人航天事業的這樣的一種信心。另外,還有一個也是中央台從直升機上進行空中直播報道也是開創了先河。
  主持人:王亮見證了航天員出艙的時刻,還和他們進行了對話,我們的廣播直播是第一家報道的媒體,而這一段直播也獲得了當年的中國新聞獎,所以想問王亮有哪些幕後的小故事可以和我們的聽眾來分享一下。
  王亮:首先就是飛船降落之前,那一幕歷歷在目仍然在腦海當中,非常的清晰。那一天一輪滿月懸掛在內蒙古的主著陸場阿木古朗草原的上空,月朗星稀,我們都已經上了搜救直升機,直升機螺旋槳已經開始起動轉起來,馬上就要起飛。我買網
  這個時候從前艙傳來一個特別驚喜的聲音,搜救隊員喊,你看天上那是什麼,我們從舷窗往外看去,就是一個火球它實際上就是神舟六號返回艙,載入大氣層,正在劇烈的燃燒就像那哈雷彗星一樣,拖著長長的桔紅色的尾焰,急速的下墜它的旁邊就是這輪滿月,看到神舟和星月同歸的景象,讓所有的搜救隊員和新聞記者非常的興奮。
  第二個驚喜就是,當直升機到達著陸點,開始懸停打開艙門離地面還有1米的時候,沒有停下來,我帶著海事衛星迫不及待跳了下來,衝到了返回艙的著陸點。又被眼前的景象驚獃了,這個返回艙不像神一到神五也不像歷次彩排演練的那樣,它是側卧在草原上的,它是直立的,從神一到神十隻有那一次是直立的。就是取決於那天的氣侯條件非常的理想,風力很小。而且切傘的瞬間的非常的果斷,所以返回艙口朝上,這是非常理想的狀態,但是給我們直播帶來了困難,我們看不到打開艙門之后里面航天員的狀態到底怎麼樣,所以它要進行一個地面重力再適應的過程,這個過程持續了幾十分鐘,將近1個小時的時間,這一個小時我們看不到航天員非常的焦急。
  作為前方的記者,那一個小時現在想起來仍然是想起來還會出一身冷汗。苦苦的撐了一個小時,一個小時之後,非常激動人心的那一刻,航天員出艙了。出艙之後,我們對航天員進行了一個簡短的採訪,航天員出艙之後馬上又藏起來了,藏到了哪兒?藏到了一間醫保直升機裡頭。要進行簡單的醫學採樣和醫學的化驗,這個時候直升機又是一個密閉的空間,直播又進入了非常困難的階段。這個時候又是非常戲劇性的一幕,正在我們不知道要說什麼的時候,直升機的門突然打開了。著陸場系統的總指揮拿著衛星電話給北京的首長報告,說首長,航天員現在狀態很好,他們現在就是有點餓,剛纔聶海勝想吃方便面,我們給他泡了一碗。我們就把航天員吃方便面的信息直播出去了,這就說明我們航天員身體倍棒,胃口很好。八過去了仍然歷歷在目的一些細節。
  接下來我們要請出執行神六的航天任務的航天員費俊龍。
  費俊龍:各位聽眾朋友們,我是航天員費俊龍。
  主持人:剛纔我們的記者王亮也是講述了神六返回階段的小故事,他是在我們的返回艙外看到的情況,您當時的心情是怎麼樣。
  費俊龍:從太空回來說心情一直很激動,踏上地球看到熟悉的面孔的時候,那時候的心情,我現在回想起來還無法用語言描繪當時的心情,所以我們只是用微笑面對一切。這是我感覺到確實語言已經很蒼白了。
  主持人:其實說起來神六也是您第一次來執行這個航天任務,對於我國的載人航天事業來說神六開創了哪些第一次呢?
  費俊龍:因為神舟六號要對軌道艙進行全面的試驗,人要在上面生存,要生活工作,你必須要有環控生保整個系統的正常運行,只有這個能夠正常的運行,那我們航天員在上面的生活就沒問題了,也就預示著今後不管我們飛多少天,都是有可能的。所以那一次,應該是對環控生保的第一次考驗,也是從一個艙變成兩個艙的第一次。我們連線另外一位航天員聶海勝,聶海勝你好:
  聶海勝:中國之聲全國的聽眾朋友們大家好,我是航天員聶海勝,祝中國之聲十周年,生日快樂!
  謝謝聶海勝的祝福,您經歷了兩次航天飛行,有哪些印象深刻的瞬間?
  聶海勝:其實第一次任務對於我來說所有的東西都很新鮮,整個過程印象都比較深刻,但最深刻的其實有好幾個方面,一個就是出征儀式,冒雪出征嘛那一天還是下了很大的雪,凌晨的時候天都不亮,有那麼多人為我們送行出征,確實挺感動的。還有呢,就是和胡總書記天地通話,對我們進行了慰問和鼓勵,確實對我們完成任務增添了勇氣和動力。還有一件就是在太空過生日的時候,收到了來自家庭的祝福,女兒也為我唱了生日歌,確實很激動,這些印象都一直在我的腦海裡留下了深深的烙印。
  神六航天任務為後來的載人航天飛行積累了哪些經驗?
  聶海勝:我國的載人航天發展是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拓展航天技術,第二步就是出艙和建立空間實驗室,第三步是建立長期有人居住的空間站,到了神六的時候,就是多人多天載人航天技術、飛船這一塊得到了充分的驗證,神六任務完了以後,也就是我國載人航天發展的第一步就結束了,也是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
  感謝兩位航天員送給中國之聲和聽眾朋友們的祝福!也祝福我們的載人航天事業取得一個又一個巨大的突破。
  中國之聲觀察員徐慨:再探蒼穹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第一次進行載人航天的直播,充分展現了廣播直播報道的魅力。記者在神舟六號飛船從發射到返回全過程當中,第一時間、第一現場發回第一手的直播報道,用豐富而珍貴的聲音記錄了歷史時刻,至今聽起來仍然是那樣激動人心。凡是參加過航天工程報道的記者都知道,航天發射報道現場複雜,報道也存在諸多的限制和不確定性,總之無論是從技術上到組織上都存在很多的困難,所以首次直播報道獲得成功實屬不易。
  對於航天工程的報道,包括剛剛過去的嫦娥三號探月,都見證了中國航天史的里程碑式的時刻。為什麼這些時刻總是激動人心,因為我們從中國航天事業進步當中讀到兩個關鍵詞,一個是日積月累,一個是日新月異。中國航天事業之所以能取得今天這樣的進步,正是因為持續不斷的創新和努力,日積月累一個結果,從無人到載人,從一人到多人,再多天再到探月,每一次有大的階段性的突破。這其中凝聚了無數科技工作者無名英雄的心血甚至是生命,這已經成為不斷的創新的中國精神一個最佳典範,正是這種精神鼓舞了中國人。
  當然我也聽到有人議論說飛船上天、嫦娥探月能給普通人帶來什麼好處,言下之意航天是國家的事,是政府的事,與我們個人沒有關係。這是認識上一個誤區。其實航天技術的發展是科學技術全面發展一個重要的體現,很多航天上用到這種空間技術已經在生活當中有諸多的應用,比如GPS衛星定位系統,尿不濕,運動鞋裡彈力的鞋墊,凈水器、煙霧探測器甚至我們常見可以同時收聽和講話的耳麥,最初都是源於航天技術。航天技術已經成為經濟和社會發展一個重要的推動力之一,所以中國航天事業的進步與我們每個人未來的生活息息相關,因而值得我們關註也值得我們驕傲。
  18點整,中國之聲十周年特別紀念《為了更好的未來》將為您聚焦:一條匿名短信,揭開了一家所謂公益性質的臍帶血庫背後的秘密;一次歷時一年的調查,還原了一個原本該眾所周知的常識。2008年,中國之聲播發5集系列報道《揭開上海臍血庫經營內幕》,個中曲折,幕後隱情,後續追蹤,請聽記者郭靜稍後重返直播間,細細講述。   (原標題:中國之聲十周年:神舟六號飛船再探蒼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gj23gjtehy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